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为打响﹃苏州制造﹄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20210528期来自:新华日报

以党建带工建

□ 本报记者 韩 雷

配套激励举措增强自我提升主动性

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在苏州蔚然壮大,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强大支撑。今年一季度,苏州新增高技能人才2.4万人,总量达75万人,总量和增量继续领跑全省;另有8.5万的劳动者通过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得证书,其中高级工及以上等级达到5.5万人。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苏州工业体系完善,制造业实力雄厚,拥有350万的产业工人队伍。当前,苏州正不断擦亮“苏州制造”“江南文化”的品牌,着力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基地。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全面试点的地区,苏州把产改作为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要工作,坚持“试点、试验、示范”的路径选择,紧紧抓住产业工人“急难愁盼”,不断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打造一支与苏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全力让“先行”变成“先成”,把“试点”做成“示范”。

提升工人凝聚力战斗力

“幸福来自内心,来自投身革命和帮助穷人。只有这样,即使一无所有,也会感到幸福;即使失去生命,也会感到幸福……”5月10日,苏州市总工会组织近千名职工观看话剧《共产党宣言》。跌宕的故事情节,让坐在台下的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李传海为之感动,“最让我动容的是母亲与儿子在狱中相认的场景。他们虽然立场不同,但是目标和理想相同,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深刻且有意义的党史教育课,不仅让我心灵上受到了洗礼,也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让产业工人在党史教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与产改的目标一致。“产改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温祥华认为,“有理想守信念”突出的是政治品质要求,目的是引导产业工人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让更多的产业工人紧跟党的步伐,关键要让工人参与到政治协商中来。多年来,苏州不断增加产业工人在党代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完善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制度,截至目前,苏州已有79名一线职工到各级总工会任兼职副主席,在今年评选的苏州市级劳模中企业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过了一半。

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是苏州产改的一大特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沙钢贯穿改革的第一要求。”沙钢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雷学民表示,沙钢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在党总支和分工会中推行交叉任职,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让广大干部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作为全省产改项目试点单位,沙钢集团朝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的目标,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当前,沙钢集团党委下辖16个党总支,党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超过14%,形成了“有基础、有制度、有平台、有创新”的“四有”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特色。其中,“沙钢党建绩效管理”被省委组织部列为“全省党建创新工作范例”。

在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产改工作被纳入书记项目。公司工会主席华艳介绍,公司以党的建设统领产改,成立党群工作部,针对产改痛难点形成“产十条”要务书;建立党群服务网络;组建党建课题行动支部,高效完成了公司21个重大项目,实现了销售合同两位数增长。

思想引领同样离不开“榜样”的力量。苏州成立劳模工匠智库,并确定首批60名劳模工匠作为智库成员,成立劳模工匠服务团队,广泛开展宣讲活动。

优化队伍结构

培养产业高技能人才

4月28日,是苏州劳动者的节日。这一天,苏州迎来设立后的首个“工匠日”、启用苏州工匠广场、表彰20位“苏州时代工匠”和310名市级劳动模范。

设立“苏州工匠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劳动者致敬,足以彰显苏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中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当前,苏州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为21.4%,与制造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处于新兴产业一线、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更是紧缺。

“无论是发展传统制造业还是智能制造业,无论是抓实体经济还是抓数字经济,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苏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建春说,产改始终紧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出更多科学管用的举措,推动产业工人在服务大局中提升素质、实现价值。

苏州针对产改痛点出资出政策,推动更多产业工人完成由“工”到“匠”的跨越。印发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设立19.2亿元专账资金,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金蓝领”培训工程,实施三大培训计划,加大对高端技能人才,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职业,以及育婴、养老、家政等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一线职工上大学”“女职工素质提升大课堂”等特色项目……一项项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在试点地区和单位的成效逐步显现。

恒力集团启用的纺织产业工人技能竞赛基地,为产业工人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操水平、晋升职业资格、检验学习成果、切磋交流技艺提供了优质平台,打通了产业工人成长通道的“最后一米”。仅恒力(苏州)产业园就已经培养出各级技能人才7409人。

苏州市总工会还积极构建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周期技能培训体系,放大“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效应,畅通技能晋级“快车道”,优化“练兵—比武—晋级”一体化晋级通道,完善按技术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政策。与此同时,苏州面向龙头企业、职技院校和公共实训基地,选拔优秀技能专家、技术能手为领办人,建成127家市级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为“名师带徒”提供优质平台。

其中,康力电梯的“王东升技能大师工作室”,结合公司原有的师带徒模式,在技能水平上开展一帮一、传帮带的帮扶活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学术交流,每年不少于两个技术攻关。例如,在苏州轨道交通的电梯安装实践中,工作室技术人员发现,原有测量方法很难保证地铁扶梯土建测量的准确性,经过技术研讨和改进,改用全站仪测量,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且一人操作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今,工作室已培养出中级工177人、高级工89人、技师10人、高级技师5人。

位于昆山张浦镇的若宇检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飞机、汽车的检具和工装夹具,多项技术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在业界名气斐然。在若宇检具内,具有同样“名气”的还有一个“金指标”:但凡在公司工作五年,都能够在昆山买得起房子,讨得起老婆,孩子上得了学。“我们在公司的股改中,直接让技术骨干和一线技术能手持股,大大提升一线员工钻研技术、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若宇检具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张永军介绍,在公司55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约为200人,一线技术工人在180人左右,目前持股人数比例达到12%左右。

提升技能、维护权益,是产改的核心诉求。其中,收入待遇是职工最大关切。

苏州通过建立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健全竞赛高手、技术能手的奖励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产业工人在苏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同时,苏州在建设就业创业首选城市的道路上,将技能等级认定放权给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和评定方面的自主权。截至今年3月,苏州已有710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认定范围覆盖131个职业。

盛虹集团在推进产改时特别注重人才培育,特别是“工匠”的培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其中建立的“内部职称待遇体系”,打通了员工技能提升通道,与薪资、福利、晋升挂钩。如今在盛虹,提升技能水平不仅能加工资,还可以让员工在公司夫妻房分配时加分,如果还有人才服务卡,那子女入学也水到渠成。2019年,盛虹集团先后荣获省、市级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

为了提高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含金量,苏州在全省首创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质量监管,在现有“内部+外部”督导模式基础上实施“再监督”,不断提升质量监管的精度和深度。这一改革举措不仅让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拥有更多话语权,也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有。以莱克电气为例,在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前,职工年人均流失率为15.4%,而开展认定工作以来该公司技术工人的流失率基本控制在3%以下。

这段时间,苏州市总工会正着手开展全市产业工人发展指数调研,全面收集产业工人的现实诉求和发展愿景,切实解决产业工人急难愁盼问题,让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越来越有奔头。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