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书写”的又一次新鲜尝试

20210528期来自:新华日报

很多古都,南京也是其中之一。《大明城垣》的问世距离朱元璋建成南京明城墙已经过去了600年,“这个时间跨度,使得后来的作者们有可能结合历史,对于都城建设的过程展开一些丰富想象。”

《大明城垣》通过语言、心理及诸多细节描写,完美地实现了对600多年时空的跨越。比如对大明初期包括从官僚阶层特别是民间窑匠生活状况的描写,给人以崭新的阅读体验。南京理工大学文学评论家张宗刚称,《大明城垣》语言“非常过硬”,从庙堂之尊到民间之俗,语言处理得很好。为了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陈正荣在书中穿插了很多动人的传说。

在《大明城垣》的创作中,陈正荣在扎实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历时3年,研读了大量史料。用程章灿的话说,这就让小说虽不是做学术研究和写论文,但依然具有“无一字无来历”的功底。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认为,《大明城垣》就像是文学考古,“陈正荣以作家的眼光发现城墙上的手印,发现城砖上有相互牵连的铭文,进一步研究,深入到城砖烧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等。”在著名文物专家杨新华看来,《大明城垣》就是一部小说体裁的史书。小说中所贯穿的强烈的历史精神,得到了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丁捷的称赞,“很多场景对话都是虚构的,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大部分都是真实的,这种历史感也让整部小说有了史传性的色彩。”

不管是娴熟的虚实结合,还是对创作者历史情怀、文学情怀和家国情怀的体现,《大明城垣》都彰显出了浓厚的南京特色。在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敏看来,《大明城垣》和陈正荣以前的作品一以贯之,善于对南京硬核文化元素进行抓取,寻找南京的元素,讲述南京的故事,以寻求个人创作与地域文化、地域元素的契合点。

只有真正了解一座城市,你才会由衷地爱上她。从《那年,雪飞扬》到《南京的风花雪月》,再到《紫金草》《紫金山下二月兰》,陈正荣近年来出版了诸多反映南京文化历史的小说、散文。《大明城垣》是他进行“南京书写”的又一次尝试与实践。南大出版社社长金鑫荣表示,光有散文来记叙南京这么厚重的文化和历史还不够,还要用文学意义来描述,南京被评为“世界文学之都”,不管用多少纸笔来书写都不能说尽其繁华和历史厚重,“作为古都文学的重要补充,《大明城垣》这部书的出版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事件。”

南京作家陈正荣的新作《大明城垣》 作家出版社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