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创|星光|新知

有破有立,用好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

20210527期来自:新华日报

怎么用?

第142期

江苏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方法论”

(视觉中国供图)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强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关键要解决好“评

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4个关键问题?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怎么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时发现,江苏科研工作者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

怎么评?建立在同行评价、认可度上

“正确的学术评价是建立在同行评价、同行认可度上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会军提出,科技部和教育部多次出手,破除“唯论文”的顽疾,要求发挥同行评议在高质量成果考核评价中的作用。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具学术共同体同行特性的学术社团,目前各类学会尚未能在学术评价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变革还在路上,要把学术评价真正交给学术共同体,由科学家主导的学会,将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真正体现学术研究崇尚创新、崇尚突破的价值内涵。要尊重科学规律,充分借鉴科技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把我国的学术评价工作做好,更好地推动科技事业发展。

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区域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韩子睿则认为,未来科技成果的评价应更加重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他看来,问题导向,就是从破解重大科技问题出发,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以问题凝练为统领的科研任务制组织机制。“在科研任务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方面成果都要服务于具体问题,依据任务完成情况来评价科研成果。”他说,“凝练问题—实施任务—绩效评价”这条路径也是全球发达国家在评价科研成果中的重要机制,值得学习和借鉴。

“过去我们的科研活动鼓励自由探索,但现在应该更加强调具体明确的目标方向。”谈到目标导向,韩子睿表示,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不只是学术的价值,更要用评价体系来引导科研人员和高校院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科研贡献。“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研成果贡献和科研人员力量的支撑。”

会议中提到,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不同种类成果形成细化的评价标准。对此,江苏已先行先试。“从我省不同类别科技计划对项目成果的评价来看,目前已经设立了不同的科技计划的项目类别,包括基础研究、重点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计划。”韩子睿介绍,这些计划项目都针对不同的目标实现需求,设立了不同类型的成果评价机制。

科技成果须对接市场评价

《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高水平技术交易市场,加大金融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科技成果出来了,应用模型和市场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总经理肖莺表示,市场化应用层面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还相对单一,在指标模型设计上还是偏重高校院所的科研导向。她认为,多元化评价体系仍不成熟,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90%以上还是企业为创新主体,与科研端高校院所研发的学术成果有所偏离。她认为,评价体系问题改进的焦点在于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定位到底为谁。

“技术交易市场定位服务于企业,从服务企业需求角度来说,更希望可以反向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方向,希望科研端能够聚焦以企业为主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创新。”肖莺坦言,高校科研作为创新源头,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解决高校科研与企业科研的对接问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分类评价体系。

“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实验室阶段、产品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而且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量不同,融资的方式也不同。”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告诉记者,中心通过“建体系、搭平台、创产品、送服务”等一系列手段,引导金融这池“活水”不断推动加速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比如“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等专项活动,截至目前,已在全省近40个县(市、区)、高新区落地,帮助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融资超60亿元,真正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