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修复,强化流域整治

20210527期来自:新华日报

常州将太湖、滆湖等主要湖泊纳入生态红线保护区域,2014年以来,共投入生态红线区补偿资金1.53亿元,实施了饮用水源地整治、退田还湖、工业企业关停搬迁等方面共80多个保护项目,共完成造林2.1万亩,修复湿地3700亩。其中,武进区投入2065.25万元补偿资金,对位于太湖一级保护区内的江苏太湖新材料控股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雪堰万寿化工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进行整治清退,对于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小流域整治初显成效。常州市围绕重点考核断面和骨干河流编制了30多个达标整治方案,全面组织实施丹金溧漕河、京杭大运河、武进港、漕桥河、太滆运河等重点河流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水源涵养、控源截污、生态清淤、湿地建设等综合措施,确保水体水质和生态服务功能不降低。积极开展清理“毛细血管”行动,3条入湖河道周边一级支浜全部消除劣五类水体。

实例二:

小流域整治造水美乡村

2019年,《江苏省打好太湖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发布,明确要逐步恢复河网水系和湖泊生态功能。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是江苏省太湖办设立的第一个用太湖治理省级统筹资金专项支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

东尖引河、漕上河、老鸦浜、新庄站浜……所见之处,水清、岸绿、景美,很难把它们和曾经的黑臭河联系在一起。

东尖村,地处武进区洛阳镇东南部,村里的东尖引河因为近30年没清淤,河道几近淤塞。2014年,村委投资200多万元对河道实施整治,清淤6万立方米。看着家门口的河水变清了,村民们的感受不一样了,大家纷纷表达诉求:能不能把村里其他河道 也 整 一整。与此同时,政策的集聚效应也形成。2016年,东尖引河被纳入武进港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范围,从2000万元专项资金中拨付200万元,东尖村再配套300万元,昔日黑臭的东尖引河开始恢复引水、排水、蓄水功能,到2017年,水质改善为Ⅲ类。

在临近的戴溪村,村级河道老鸦浜也被列入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范围。老鸦浜岸边居住着戴溪村捕捞村民小组,大家常年靠捕捞为生。近几年,随着村里从事捕捞作业的人少了,闲置的渔船都停在老鸦浜,原本就不宽的河道被挤得满满当当,河水黑臭,淤泥厚积。如今,整治后的老鸦浜面貌一新,“龙须沟”变身清水河,村民们也自发整理起屋前屋后的埠头,种上花草点缀。

罗家头村位于武进区新庄站浜北面。2017年初,新庄站浜被纳入戴溪片区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范围,4月清淤完成后,这里的河水变清了,河岸却还是泥石滩。为此,这个只有170多人的村子开始了治水行动,连着几年没要村里分红的村民,这时把钱用上了。2017年9月,驳岸完工,工程初见雏形。但此时,村民小组集体出资的50万元已快见底。这时,村里热心人再次发起募捐。罗文龙10万元、罗仪5万元、罗泽5万元、罗国进1万元……大家你一点我一点地凑,很快募集到20多万元,继续投入到治水行动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2018年5月,如意滩落成,如今,这条临水而建、曲径通幽的步行道,已经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必去的打卡地。

积极开展市区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基本完成248条城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城区十字河以及双桥浜两条国家考核的典型黑臭河道整治中应用了超磁净化、生态修复等多项治理技术,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清水亲水的转变,受到周边居民的好评。为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常州市自2018年起打造“清水工程”升级版,组织对市区河道开展全面排查和水质监测、整治,使179平方公里市区范围内100条清水河道劣五类水体比例降低50%以上,城区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