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呵护绿水青山显担当

20210527期来自:新华日报

精准发力,保障太湖安全度夏

全力保障太湖连续13年安全度夏,“十三五”期间宜兴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从45%提升到88.9%;截至2020年底,宜兴市20个国省考断面(2个未列入考核)中,16个河道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优Ⅲ比例为88.9%,国家发改委要求的省定主要入湖河道控制性指标4条达到、2条改善,水质为近年最好水平;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横山水库和油车水库两大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历年来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助力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引领区……这些喜人硕果和荣誉的背后,倾注了无锡市宜兴生态环境人的智慧和汗水,彰显了他们的责任担当。他们紧扣宜兴市地处太湖西岸,作为宁杭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苏浙皖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际,创新思维、精准施策,瞄准“断面水质达标、太湖安全度夏、湖河水质提升、实现尾水排放达标、实现面源污染治理、显现生态拦截成效”的目标,打出了“结构优化、控源截污、河湖整治、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组合拳,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效,守护了千年陶都宜兴青山绿水这个最靓丽的底色和“金字招牌”,为呵护太湖一泓清水作出了应有贡献。

倾力湿地工程建设,生态拦截成效显现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宜兴自然禀赋优越,被称之为“陶的故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因此,做好生态文章,让美丽山水和科学发展理念激情碰撞,努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的命运共同体,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的历史选择。宜兴市整合各类资源,实施生态系统治理,集社会各界之力,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宜兴市丁蜀镇莲花荡农场位于乌溪港、大港河上游,该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联合中国移动、中国农业大学,合力打造农业物联网项目,并建成莲花荡大型生态湿地,对境内入湖河道产生了较好的自然净化作用,湿地下游大港河断面由Ⅴ类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水质;乌溪港断面常年稳定在Ⅲ类水质。宜兴市着力建设生态湿地、生态修复项目。2014年以来,宜兴市启动实施了三期太湖湖滨生态湿地试点工程,累计投入9818万元,建成芦苇湿地62万平方米。宜兴市多个乡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及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共承建氮磷拦截工程500多万平方米,已建工程相关管护举措落实到位,拦截工程运行效益良好。2019年,根据水体改善的需要,宜兴市在宜兴东氿等水域进行了水草种植项目,重构重点水域“水下森林”,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效益。2021年宜兴市计划在东氿、西氿水域各种植水草各3000亩,共计6000亩,分3年完成;目前工程已进入方案编制阶段。近年来,宜兴市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思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在逐步改善小镇生态环境的同时,立足地理优势,积极扶持农村民宿项目。湖

宜兴市是无锡市“一体两翼”中的重要板块之一,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前8位,境内有各类企业1万多家。宜兴市是江苏省国省考断面最多、入湖河道最多、企业分布最广的县市之一,地域布局有“三山两水五分田”之称,境内河网密布,其中有13条入太湖主要河道。近年来,宜兴市始终坚持以水质达标为导向,努力促进宜兴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宜兴地处太湖西岸,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位置的影响,宜兴市承担了太湖主要的蓝藻打捞任务,每年蓝藻预警、打捞、处置任务十分艰巨。他们从健全蓝藻打捞工作体系、提升控藻捞藻处置能力、重点突破湖泛防控试点这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首先,蓝藻打捞工作体系健全。宜兴市建立蓝藻专业打捞队伍19支,配备专业打捞人员326人;应急打捞队伍3支,配备应急打捞人员204人;藻水分离及后续处置专业队伍7支,配备藻水分离处置专业人员50人。在太湖沿岸设置蓝藻打捞点31处,蓝藻机械化打捞作业平台46座,配备蓝藻打捞机泵100余台(套)。仅2020年,宜兴市共出动打捞人员6.78万人次(含应急出动1.81人次),累计打捞藻水57.88万吨,同期增长约22%,累计生产藻泥约2.43万吨,藻泥全部实现了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其次,控藻捞藻处置能力提升。一方面是丁蜀八房港藻水分离能力和周铁藻泥干化能力优化提升;另一方面是增设了符渎港近岸水域应急控藻装备1套,设计藻水处理量3600立方米/小时,泵式加压控藻设备1套,设计流量360立方米/小时,控藻能力极大提升。再次,湖泛防控试点重点突破。2020年,为有效防控湖泛,

氵父

氵父

宜兴市重点在符渎港异常水体频发沿湖

段设置了“捕获深槽”试点工程,阻隔淤泥沉藻移动,减少黑水团频发等异常水体现象。

倾力湖河综合治理,促进湖河水质提升

无锡市15条省定主要入湖河流中,9条在宜

兴,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定重点入湖河道治理工作,依据宜兴市省定主要入湖河流众多的实际,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消除劣V类河道,小流域水环境质量逐年好转,基本实现了“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即确保入湖水质好于入境水质,确保当年水质好于往年同期水质。截至2020年底,着力推进了太湖生态清淤、重点河道清淤、农村河网清淤、重点河流专项治理等湖河治理“四大工程”建设。

实施河湖生态清淤工程。2018-2020年,宜兴市共实施新一轮太湖清淤24.25平方公里560万方,总投资3.87亿元;同时,按计划重点推进重点河道和农村河网清淤整治,其中清淤重点河道主支河454条517.13公里821.08万方,总投资2.15亿元;清淤农村河道411条247.22公里372万方,总投资约4835万元;通过开展河湖清淤整治工程实施,促进了河湖水质整体改善,水体自净能力大大提升。

实施重点河流专项治理工程。2020年宜兴市率先开展“殷村港、社渎港”入湖河道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共分14项重点整治内容,分别由沿湖5个镇级承担。其中社渎港生态湿地恢复工程、殷村港浯溪荡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成效被省市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同时,工程的正式投运大大促进了河道水质的整体改善。

污水应纳尽纳,实现尾水排放达标

近年来,按照治太要求,宜兴市在污水的收集处理和能级提升上取得了“双项突破”。强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宜兴市污水主管网总长度超3000公里,集镇

区和撤并集镇区基本实现了污水管网全覆盖;实施了农村污水治理及提升工程三年规划工程;实施了450个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对2016年前368个已建设施的自然村实施提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一级保护区应纳尽纳,其他地区至上年底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80%。完成宜兴市11座污水厂扩建增容和提标改造工程,并落实太湖地区污水厂新标要求。根据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现有污水厂的处理能级,2020年宜兴市新增处理能级7.5万吨/日。宜兴市推进实施了氿滨水厂20万吨深度处理、湖

水厂2万吨深度处理、太华水厂1万吨深度处理、大贤岭水厂5万吨深度处理工程,目前均已试运投用。

养殖专项整治,实现面源污染治理

一是大力开展畜禽和水产养殖整治。近年来宜兴市累计投入整治资金5.5亿余元,退养生猪47.5万头、家禽104.5万羽,拆除滆湖宜兴水域1.33万亩围网,完成沿太湖三公里缓冲带1.3万亩的水产养殖整治,有效减轻了畜禽及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隐患。二是坚决压减化肥农药用量。2019年以来宜兴市实施了1万亩休耕轮作、1万吨有机肥替代、1万亩水肥一体、1万亩绿色防控工程,宜兴市化肥、农药用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1.22%和15.41%,其中太湖一级保护区整体下降15.02%和19.46%,降幅居全无锡前列。三是着力推进循环农业体系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农业生产尾水净化工程,通过农田灌排体系末端建设生态净化塘5个,控制面积达5000亩。投资1.47亿元,实施太湖防护林建设工程3.15万亩,较好地发挥了对地表水拦截净化作用,构筑有效的生态拦截屏障。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