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生”

20210527期来自:新华日报

人民幸福的庄严承诺

— —

追寻江苏红色印记

□ 本报记者 李鑫津

运河大剧院,成为游客和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而负责运营扬州运河大剧院的正是去年12月刚刚揭牌成立的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这个注册资金30亿元、总资产近80亿元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由十余个市级文化集团和文化企业重新组建而成。“我们如何才能无愧于历史文化名城这个‘桂冠’?怎样才能配得上‘好地方’这份赞誉?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继业说,我们将利用运河文投组建的契机,为扬州传统文化插上资本和媒体双翼,为“扬州是个好地方”增添更加丰富、生动的新时代注解。

“让古运河重生”不仅是运河本体的物态重生,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复兴与赋能。加强运河文化价值弘扬,文艺精品可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去年11月29日,摘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舞剧《朱自清》在扬州戏曲园公演,好评如潮,之后该剧在运河沿线城市公演,是对扬州“好地方”的有力宣传。当前,扬州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如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大型历史古装扬剧《鉴真》、实景演出《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等纷纷在剧场舞台精彩绽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弘扬运河文化精神。

为进一步传承好大运河文化,当前,扬州初步梳排了10大类100余个、总投资约1130亿元的大运河扬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包括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瓜洲古镇核心区建设、国家玉文化创意园、邵伯运河风情小镇、仪征南门大码头古街、宝应县大运河文化传承展示中心、高邮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

段开展了河道疏浚、驳岸改造等工程。经过3年多的治理,2017年9月,运河三湾全新亮相,成为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2018年底,三湾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

扬州以“水清河畅岸绿”为总要求,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加强运河生态保护修复。近年来,共完成44个行业1904家污染源现场排查、监督监测和达标评估工作;整治“散乱污”企业1031家、电镀企业53家;在高宝邵伯湖退养还湖工程中,扬州范围内养殖面积从最高峰19.5万亩,压缩至8.7万亩;完成大运河沿线153家砂石码头(泊位)、小船厂和混凝土搅拌站规范整治。

大运河扬州段共有10个遗产点、6段河道入选世界遗产点段。近年来,扬州注重精细化保护,推动“文物单体保护”向“文化遗产区保护”转变,努力保持大运河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文化的延续性。注重科学化利用,实施大运河航道等级“三改二”提升工程,推进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大运河扬州段年船舶通过量达3.6亿吨,相当于6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运量。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

清晨,扬州古城内的皮市街车水马龙,围炉烧饼、大油火烧、边城书店等“网红”小店分列两侧,一批特色品牌店铺“古韵味”与“新文化”并存、“文艺范”和“烟火气”共生,城市文脉融入现代生活。

推动古运河、古城融合“重生”,围绕古运河环绕的5.0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扬州下足了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广春表示,扬州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在景区、社区、街区复兴老扬州的市井生活,整治老街道,恢复老字号,让人们记住扬州的老味道,使文化旅游有了全新的体验,也使文旅融合成为扬州经济发展的全新增长点。

如今,双东历史文化街区吃住行游购娱应有尽有,成为扬州文化旅游胜地;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依托盐商文化和会馆遗址,成为扬州美食文化又一展示窗口;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发挥历史文化名人效应,突出市井文化,成为扬州文化创意众创空间。

今年4月,扬州召开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推进会,会上指出,扬州将开展推动“古运河重生”“古城新生”的首发项目、精品工程,建设北护城河文化旅游集聚区,打造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届时,瘦西湖、虹桥坊、红园、冶春、486街区、个园将形成无缝衔接的大循环旅游体系,成为“好地方”扬州的文化旅游新亮点、城市更新新名片。

当前,扬州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方向,布局打造了宝应湖、清水潭、邵伯湖、凤凰岛、瘦西湖、瓜洲、天乐湖7个旅游度假区;以特色小镇为载体,结合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培育运河沿线瓜洲、湾头、泰安、邵伯、界首、菱塘等10个旅游风情小镇,并串联起多条运河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尽显扬州运河之美”。

作为运河原点城市、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扬州积极推动“古运河重生”,给古老的大运河一个美好未来。

坚守保护底线,展现原点城市担当

丰富传承路径,讲好运河扬州故事

打造利用样板,推动“古运河重生”

泗洪县半城镇近日组织大王村村民代表召开『幸福议事会﹄,认真酝酿、讨论实事项目。

许昌亮曾祥海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上接1版 参观沂蒙精神展,听取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介绍,并会见了当地先进模范和当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精神坐标】

逶迤八百里沂蒙,巍巍七十二崮。沂蒙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其中120多万人拥军支前,10万多名英烈血洒疆场。

地处临沂市内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苍松翠柏,鲜花含情。陵园正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革命烈士纪念堂内,62576位烈士英名镌刻在墙。烈士陵园讲解员杜伊霏说,这里是粟裕将军部分骨灰埋葬处,还长眠着陈明、辛锐、罗炳辉等我党我军的优秀儿女。

【力量之源】

沂蒙革命纪念馆内,一组名为《力量》的巨幅群雕,气势磅礴、栩栩如生:支前老乡弯着腰,推着装满物资的小推车,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前行……据史料记载,孟良崮战役期间,仅20万人的蒙阴县就出动支前民工10多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人民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推出了胜利。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是沂蒙精神的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40多名革命后代长大成人;“红嫂”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精神永传;李桂芳等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跳入冰冷的河水,用柔弱的身躯架起“火线桥”……

“母送儿,妻送郎,最后一子送战场。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破棉袄,盖在担架上。”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人民就是力量之源。沂蒙干部学院副教授刘占全说,无数支前群体和英雄模范,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雄辩地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特殊年俗】

头锅饺子祭英烈。每年大年初一,沂蒙老区临沭县曹庄镇朱村村民王经臣都会将第一碗饺子端到村里的烈士墓前,祭奠为保卫朱村牺牲的24名年轻战士。这样的风俗,在全村已经绵延了70多年。

1944年1月24日,日伪军500余人进攻朱村。英雄的“钢八连”与敌人激烈战斗。血战6个多小时后,朱村得救,24名年轻战士永远长眠在了朱村。

“从小时候起,奶奶就教育我们,过年第一碗饺子要敬为朱村牺牲的革命烈士。”今年72岁的王经臣是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义务讲解员。他说,乡亲们永远记得共产党的恩情。

【庄严承诺】

2013年11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观看这个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村史展,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在当时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他挨个房间察看,并坐下来同一家人拉家常。

他强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乡村新颜】

“生活大变样了!”91岁的王克昌感慨。战争硝烟早已散去,朱村旧貌换新颜:白墙黑瓦,松柏常青,一栋栋二层小楼在林中掩映。

5月19日,临沭县柳编小镇孵化中心大楼里,“80后”返乡创业者管其龙正在忙着和客户沟通。“线上线下结合,传统产业引领带动电商直播等多方面销售渠道拓展,今年预计收入增加100万元左右。”

种杞柳、做柳编,临沭县67万余人中约六分之一从事柳编行业。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延长链条、做强电商,草柳编织出幸福新生活。

科技元素,助力老区农业生产提速发展。在蔬菜大县兰陵,温室大棚采用物联网、追溯云等技术,轻点鼠标就可为大棚通风、灌溉,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实时查看蔬菜播种、育苗、施肥、采摘、运输、清洗、配送等整个环节,保障蔬菜的质量。

革命老区成“发展高地”

【商贸名城】

5月20日,临沂市兰山区的山东金兰物流基地室内,信息交易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滚动运输价格、实时货量、运营线路和订单信息。室外,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正依次驶出园区,奔向全国各地。

曾经“四塞之固,舟车不通”,现在已是大型商品交易批发中心。昔日“内货不出,外货不入”,如今成为物流名城。

几经更迭,临沂从昔日的商业重镇,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北方商都。13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每天流动人口36万多人,商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殷殷嘱托】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兰物流基地,视察物流信息中心,考察物流运输企业。他同管理人员和装卸工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物流业运行过程和成本效益,问他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习近平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8年来,临沂建成覆盖全国2000多个城市的信息平台,现已拥有物流经营业户2300多家,物流园区23个,国内配载线路2000多条,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口岸。2020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4403.5亿元,物流总额6847亿元;跨出国门,建立海外商城、海外仓,开通中欧班列、欧亚班列。

【老区崛起】

沂河两岸,风光旖旎。临沂北城新区高楼林立,临沂商城内,各大批发市场人群熙熙攘攘。从城市崛起到乡村振兴,从高铁开通到直播经济,昔日革命老区临沂,已崛起为现代化都市……

百年辉煌,初心未变。莒南县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支部带路,增收致富,从规模化服务入手,助力乡村振兴。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不光村民致富,村集体也实现增收。

殡葬改革,文明节俭。沂水县实施以“惠葬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殡葬全免费”政策。新风气代替了旧习俗,村民都拥护。

高铁进山,发展提速。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开通运营,沂蒙老区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同时也使山东省内高铁实现环形贯通,有效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

赢得人民信任、得到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克服困难,无往而不胜,这是被沂蒙老区革命实践检验了的。新时代,老区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发展的高地、幸福的热土在勤劳的手中脉动、生长、欢歌!

(新华社济南5月25日电)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