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聚外合﹄,长三角共同打造科创引擎

20210526期来自:新华日报

区域合作,下好创新“先手棋”

“作为极具创新力的光伏企业,公司已拥有垂直一体化产能,这得益于长三角‘兄弟企业’的支持。”位于安徽来安经济开发区的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刘继丰告诉记者,光伏产业在长三角有着深厚的产业根基,为公司走向全球提供了各项配套。

5月18日,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上海)中心举行。而在此前,安徽宣城安工大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梁倩已经多次往返于宣城和上海。

2016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正式启动建设,范围包括G60国家高速公路和沪苏湖、商合杭高速铁路沿线的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9个市(区),总面积7.62万平方公里。

5年间,以上9个城市的GDP总量从占全国的1/16上升到1/15,税收总额从占全国的1/15上升到1/12,高新企业家数从占全国的1/12上升到1/10,有67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占全国科创板上市企业的1/5。

上海阪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长起来的企业。“公司为此次拍卖会带来了两项专利技术,一项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另一项是应用于立体车库的柔性充电系统。”公司副总经理刘琦说。

“目前,G60科创走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的吸引力、辨识度越来越大,朋友圈也越来越大,30多家平台、第三方现在都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储备库也越来越丰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副主任宋苏伟表示,九城已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11个,各基地根据发展定位及产业基础,聚焦不同领域,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科创+产业”发展格局。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科创要素广泛集聚,区域高质量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长三角城市的目标也越发一致——合力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上海就在近日提出,要推动政策资源、重大项目、功能配套进一步集聚,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成为代表国家参与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的“科创特区”。

主体协同,加速科创一体化

在安徽金弘安米业,董事长陈顺成更对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科创协同印象深刻。“没有江苏省农科院‘手把手’帮助公司建立‘超级标’,金弘安不可能拿到这么多市场份额。”陈顺成介绍,所谓的“超级标”,是金弘安在优粮优种、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价、优粮优销的基础上,对后续加工依然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对创新资源需求最为强劲、对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最为迫切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高质量一体化,为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了最合适的舞台。

根据最新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江苏产业创新报告》,长三角高等学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从不同主体参与经费来源的占比及变化趋势来看,政府直接参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程度相对较高,企业是高等学校的第二投入主体。其中,安徽和上海高校中的政府资金比重较大,接近80%;江苏是企业投入占比最高的省份,10年间维持在35%—45%。

“全国30%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长三角落地开花,其中江苏拥有832家,位列长三角之首。”南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