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烦心事,只投诉一次

20210524期来自:新华日报

把“程序跟随”变“问题跟踪”

□ 本报记者 盛文虎

最近,浦口区行政审批局公布的12345热线统计数据亮点频现:4月,该区共办理各类诉求6909件,工单数环比下降11%、重复投诉率下降5.71%、满意率提升2.24%。“两降一升”的背后,是浦口区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先解决问题再说”的一场自我改革——

今年以来,浦口区以提升12345工单解决率为出发点,锚定“只投诉一次”的目标,创新探索“一次投诉、一跟到底,问题不解决、服务不断线”工作机制,通过转变理念思维,优化流程设计,提高办结效率,用心用情办好每一张工单,响应每一个诉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解决群众糟心事、烦心事上。

12345热线,既是群众诉求上行的“主入口”,也是惠民便民利民的“总客服”。“百姓的事,再多不怕多、再小不嫌小、再难不畏难!”浦口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对标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要求,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小事中彰显为民情怀,在难事中淬炼党性初心,在实事中扛起责任担当。

5月21日,江浦街道12345热线专干刘星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只投诉一次”跟踪服务平台。新增未解决事项是否及时签收、有没有主动联系诉求人、距离承诺的解决时限还有多久……电脑屏幕上,正在办理中的“超时工单”分门别类,处置进度一目了然。

浦口区平均每天产生200多张12345工单,超过80%的群众诉求均能在第一时间解决。但也有部分问题,因为涉及部门多、工作流程长或条件不具备,无法在规定时限内让群众满意,不少合理诉求陷入“工单办结,事未解决,重复投诉”的恶性循环。“过去办理复杂工单时,大多是‘顺水淌’,跟随程序走,过了规定时限就视为工单办结,个别投诉不了了之。”浦口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陈辉分析,破解重复投诉这道难题,根子还在于把“休止符”变成“延长号”,锲而不舍地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

今年,浦口区率先提出“只投诉一次”理念,每个规定时限内未解决的事项,都要向诉求人承诺解决时间。浦口区行政审批局开发跟踪服务平台,围绕签收定性、分类处理、事结销号、督查督办等环节,每日更新“问题库”,提醒“当事人”,跟踪“进度条”,真正做到“一次投诉,一跟到底”。

浦江智汇园车位紧张,车辆进不去、出不来是常态,办事群众苦不堪言。今年2月接到工单后,浦口区国资集团将停车诉求纳入“只投诉一次”问题库,迅速启动停车场改扩建工程,240个车位将于6月交付使用。企业同步协调周边工地,见缝插针增设40个临停泊位。“停车场入口张贴了公示,将施工情况广而告之,取得公众的谅解。”浦口区国资集团副总经理朱天一介绍,尽管距离工单办结已过去3个多月,但再也没有收到过同类投诉。

“跟随”变成“跟踪”,一字之差,背后却是理念之变。“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用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陈辉介绍,今年1-4月,浦口“只投诉一次”跟踪服务平台共接收不满意工单3449件,在全新的工作机制下,限时解决率达98%。

从“上门解释”到“力行解决”

浦口的“只投诉一次”工作机制中,签收率、联系率、解决率是三个核心指标。签收率是保证投诉有人受理,解决率反映的是工单处置情况,联系率为何也被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百姓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投诉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汤泉街道联勤办主任徐萍萍深有体会,在她看来,群众的想法并不复杂,只要让他们掌握投诉事项的进展,看到解决的希望,通常就不会再重复投诉。打破信息壁垒,既要让群众诉求及时上传,也要让解决进度有效下达。

上月发生在汤泉的案例,就能折射“力行解决”的作用。九龙社区居民投诉北塔二组路灯出现大面积故障,存在安全隐患,诉求人甚至表示,“哪天修好,哪天停止投诉”。维修人员排查后发现,路灯线路因天气原因烧坏,更新需要一个月左右。“天天投诉,绝对不行!”网格员李凡主动请缨,每天巡逻到施工现场转一圈,上门向投诉人“汇报”进度,安抚情绪。“政府这么重视,哪还好意思真的再投诉?”诉求人摆摆手说。4月中旬,路灯恢复照明,一起潜在的重复投诉事件顺利化解。

让投诉次数停留在“1”,浦口建章立制,要求超时工单以月为单位,视轻重缓急主动对接诉求人一次以上,告知解决进度,确保联系率100%,牢牢掌握问题化解主动权,防止问题发酵、矛盾激化。

汤泉街道创新推动联勤网格与12345热线合署办公,充分发挥网格员地缘近、人头熟、要素清的优势,既扮演工单处理的“执行官”,又充当联络群众的“中间人”,今年全街道累计工单仅130余件,同比下降近60%。

浦口区康居集团旗下的康和物业建立安置房小区“行户制”,居民投诉一次不满意,项目经理上门与诉求人交流,两次不满意公司高管出面解决,三次不满意集团领导直接介入,尽一切可能解决业主的合理诉求。

12345热线接收的多为鸡毛蒜皮小事,但都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任何一张工单解决不及时,都可能演变成重复投诉、群体投诉甚至是信访事件。诉求从群众中来,成效到群众中去。浦口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徐文君表示,打造“只投诉一次”工作标杆,就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提升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当作第一责任,在纾困解难中探索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浦口路径”。

视“百姓诉求”为“浦口追求”

当前的浦口,正处于二次创业、后发崛起的窗口期和关键期,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发多元,新诉求、新矛盾随之而来,“只投诉一次”,必须立足实际,创新机制,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汤泉街道最近接到了一张难度系数极高的工单。辖区居民办理农村自建房产权证,需要出具门牌号证明。但诉求人的自建住宅周边道路没有命名,门牌号也无从谈起。房屋确权事关重大,街道联勤办“吹哨”,公安和民政部门“报到”,三方紧急协商,第一时间找到了应对之策——街道先向民政局地名办申请命名,成功后再由公安部门给予门牌号,片区270户居民吃下了“定心丸”。

12345政务热线服务中心是信息流转部门,不直接参与诉求解决,只能推动协调承办单位去处理。把收集诉求的“中转站”变成解决问题的“终点站”,要有全区上下“一盘棋”的格局,更要有“先解决问题再说”的担当。浦口区行政审批局优化考评体系,融入“只投诉一次”考核指标和具体标准,引导各承办单位履职尽责,协同作战,形成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合理机制,真正把百姓诉求视为“浦口追求”。

“接诉即办”是12345热线工作的基本要求,“未诉先办”才是终极目标。浦口推动服务下沉、关口前移,努力实现从“只投诉一次”到“一次都不投诉”的跨越。安置小区物业费收缴是投诉高频领域,康和物业提前规划配建睦邻中心,结合拆迁业主生活习惯布局功能,用服务换信任。农村居民“进城上楼”,遇到红白喜事无法在自家办宴席,“睦邻中心的家宴坊能摆18桌,1000元能用一天,算上菜肴酒水,比去酒店省一半带拐弯。”康和物业副总经理祝明介绍,家宴坊也有一条规矩,不交物业费,就没有租用资格。抓住业主需求痛点,服务到群众心坎上,企业接管的安置房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接近80%。

有事找政府,12345。浦口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推动“只投诉一次”,是“过五关、破六象”、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举措,也是建设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实践,浦口将坚持人民至上,让更多百姓的梦想照进现实。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