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纵横

20210524期来自:新华日报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 本报记者 付 奇

所谓先进纤维材料,指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的,具有物理机械性能和品质良好,可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水平提升,对传统产业起到高渗透性、颠覆性、革命性提升效果的新一代纤维。包括差别化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等品种,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聚酯纤维就是功能纤维,碳纤维则是一种高性能纤维。

“先进功能纤维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争高地’。”工信部消费品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介绍,目前,先进功能纤维全球销售额已超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20%,在舒适健康、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

去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占全球50%以上,化纤产量占比超70%,已成为全球品种覆盖面最广的高性能纤维生产国,产能占世界的比重超1/3。

“材料的质量决定着产业体系的质量,材料的范围决定着产业应用的范围,材料的高度决定着产业创新的高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直言,规模优势和全产业链闭环的创新生态使得我国纤维材料产业正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并存阶段。但与世界一流强国相比,我国纤维新材料发展仍有差距,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标准与知识产权布局相对滞后,不少高精尖领域仍是瓶颈与短板。想要真正“领跑”,还需持续通过材料的迭代创新,推动着产业体系的重构与升级。

作为制造大省、纺织和化纤大省的江苏,布局新材料及其相关产业责无旁贷。比如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产业,2020年中国碳纤维实际用量3.9万吨,我省实际用量就达1.9万吨,其中,江苏澳盛科技用量突破1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用户。

“江苏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和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在航空航天和工业应用方面。江苏应尽早提前布局碳纤维产业发展产业链,在内地率先打造全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高地,以应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的爆发性增长。”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前这样热切建议。

眼下,材料领域遭遇的困难显而易见——尽管我国化纤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关键原料受制于人,高端应用市场尚在培育;功能纤维新材料品类齐全,但成果转化断盲点多,产业化比例低,尽管在低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产品品质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而纳米材料等前沿纤维新材料方面则仍旧存在技术壁垒、产品限售或限制用途等瓶颈。

更大的“危机”在于,我们的对手们也并没有放松。

从全球来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带动下,全球纤维材料产业依托各国自身的技术与产业优势,争相抢占各细分领域的战略制高点,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大先进功能纤维的研发力度。比如,美国成立革命性纤维与织物制造创新机构(AF-FOA);日本成立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德国推出“未来纺织”(FutureTEX)国家级战略,欧盟在法国建设纤维新材料与产业用纺织品技术创新基地……

“在全球先进功能纤维领域,纤维材料与新兴科技交叉与融合,已形成前所未有的多维发展空间,呈现出绿色、多元、极限、智能、融合、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分析说。随着纤维材料向着多结构、多功能、超性能、差异化方向快速发展,一边要顺应产业趋势,一边要迎头赶上差距,聚集更多力量合力攻关进行科技创新,成为国产纤维材料寻求突破的必然选择。

业界在2019年6月迈出“关键一步”,为攻克我国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盛虹控股集团和东华大学牵头组建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13家、江苏第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董事长梅锋感叹,成立两年多以来,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功能纤维新材料、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前沿纤维新材料等方向,建立以“重点实验室”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