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崛起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

20210523期来自:新华日报

打造“两山”理念实践区,“美丽滨湖”见佳绝

本报讯(赵娣 子松 岳旭 先昭)22日,新沂市投资180亿元的新凤鸣聚酯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已被列入2021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年产270万吨差别化纤维、100万吨DTY、6亿米绿色纺织面料。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25亿元。

新沂是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授牌的“高端纺织新材料及绿色制造基地”。该基地致力于发展高端纺织、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现有斯尔克、新昇新、经纬创拓等化纤纺织企业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个。目前,新沂已形成集研发、纺丝、纺织、服装加工及销售一条龙产业体系。新凤鸣聚酯纤维项目投产后,产业基地将形成年销售额500亿元、利税超30亿元规模,成为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

?上接1版 充分发挥高校院所创新源头作用,支持太湖实验室、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一所一策”,推动滨湖创新链与无锡产业链深度融合,打响“滨湖研发+无锡制造”品牌,以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这个“五一”,各地旅游景区大热,坐拥“太湖佳绝处”的滨湖尤为亮眼。据某知名旅游网发布的《2021五一出游总结报告》,全国十大热门景区中,滨湖独占两席。“五一”期间,滨湖区主要景区接待游客114.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31亿元。

如果说无锡之美有十分,滨湖则独占七分。连绵108公里的太湖岸线,既有太湖、蠡湖、雪浪山动人的自然风光,又有梅园、蠡园、拈花湾个性的人文景观,更有灵山景区、央视基地、鼋头渚3个国家5A级景区以及无锡最新地标融创文旅城。烟波浩渺、山水相逢,四季有花、随处见景,滨湖,汇聚人们对“诗画江南”的所有想象。

太湖佳绝处,生态是滨湖最鲜明的底色。“建区以来,滨湖始终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年年谋划、层层推进,成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滨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久久为功的劲头,滨湖举全区之力推进太湖治理攻坚战,连续13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成片造林面积840亩、城镇公共绿地350万平方米,黑臭河道、劣五类水体基本消除,沿太湖畜禽规模养殖、沿太湖水产养殖整治全面完成,累计关闭化工企业35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685家,PM2.5平均浓度、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单位GDP能耗等多项指标居全市最优。

滨湖之美,不仅在于拥有全市最长的太湖岸线、最高的林木覆盖、最多的生态湿地和最大的公园绿地,更体现“两山”理念在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各领域的系统创新和全面实践。“十四五”期间,滨湖将对标世界先进湖湾城市,全面优化规划布局,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功能,着力打造既有外在形象又有内在品质、既有精致建设又有精细管理、既充分彰显“现代美”又创新展现“传统美”、既有美丽宜居城市又有美丽田园乡村的美丽滨湖,让曾经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变成“最美湖湾区,处处见佳绝”。

打造新经济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看滨湖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工业增加值率两项指标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全市领先,安全生产全市最优……无锡市2020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不久前发布,“滨湖答卷”新风扑面。

滨湖的产业基础脱胎于乡镇企业。建区之初,滨湖主动肩负起产业转型重任,持续推动发展战略转向、发展载体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构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文化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截至“十三五”末,滨湖三次产业结构从2.5%:61.7%:35.8%优化到0.3%:34.9%:6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70%,上市企业总市值占据无锡半壁江山。药明康德、卓胜微电子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全市、全省新兴产业领域最亮眼的产业地标。

砥砺奋进20载,奋楫扬帆再出发。“十四五”开局,滨湖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启动产业强区赋能工程,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聚焦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滨湖重点打造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集成电路设计、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海空核心部件、智能装备、数字文化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风生水起,好山好水逐渐形成吸引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的“雷尼尔”效应。预计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5%,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家。

太湖佳绝处,最美在滨湖。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