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有关部门和苏北各地深入基层察民意解民忧——

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党员﹃大走访﹄摸排群众﹃急难愁盼﹄

20210523期来自:新华日报

蹲点调研纾解民之忧

□ 本报记者 白 雪

“以前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前有小菜地,住进新房希望也有种菜的地方。”淮安刘老庄镇友谊社区的王大爷说出了很多村民的期盼。

刘老庄镇人大主席刘冬梅说,该镇先后组织市、区、镇人大代表1500余人次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了解农民诉求,“想要小菜地”便是调研中倾听到的民声之一。该镇从尊重农民习惯出发,在条件允许的友谊社区和后河社区专门建了篱笆式菜园分给各户,解了村民无处种菜之忧。“目前,这两个社区正在交房阶段,老百姓分到小菜地都挺满意。”刘冬梅说,为满足更多住进新型农村社区村民的种菜需求,该镇正推进流转社区旁的十几亩土地,计划打造集体菜园,分给大家种菜。

“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淮安市主要领导及各地、各部门相关负责人都深入基层蹲点调研,细致收集梳理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淮安市农房办相关负责人说,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淮安坚持以项目化、实体化方式推进农房改善,不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中明确列出了“实施100个以上农房改善项目”等内容,还精心编制了《2021-2022年全市农房改善项目实施手册》,进一步明确时间表、任务书。

“我们持续深化落实蹲点指导、第三方技术巡查、对口跟踪‘三位一体’机制,并结合明察暗访等手段,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落实。”省住建厅村镇处副处长刘涛说,农房改善工作启动之初,便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结合民意持续完善相关设计指引和考核标准。目前发现的诉求基本都已纳入考量,会持续督促各地常态化开展全覆盖督查、全过程指导,及时查纠问题,指导整改落实,建设高品质农房。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省住建厅还将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推动农房改善项目建设的同时,谋划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等,确保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下转4版

南通:﹃铁脚板﹄跑出﹃真问题﹄

□ 本报记者 徐 超

5月8日,南通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介绍会,公布首批378个市级“办实事”项目,其中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20个。紧随其后,各县(市、区)也纷纷晒出首批“办实事”项目清单。

“为群众办实事,首先要摸准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陆卫东介绍,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5大重点任务,南通要求各级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用2-3周时间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围绕医疗健康、交通出行、老小区改造等民生热点深入调研,摸排群众“急难愁盼”。

问需于民,领导带头。“河道疏浚好了,管理还要跟上去。”“村里年轻人都出去了,老年人多,很多事情做不了。”……4月26日,南通市委书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徐惠民来到海门区三星镇林西村,促膝拉家常中,老党员陈永相打开了话匣子。10多天后,陈永相反映的问题即在南通市委市政府“办实事”重点项目中得到回应: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百村示范”工程,完成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任务10.4万户;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新型合作农场90家,培养高素质农民2万人…… ?下转4版

行走长三角札记

□ 本报记者 沈佳暄

powered by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