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为何而“燃”?

2021-040期期来自:江苏商报

为《山海情》“种蘑菇”,为《觉醒年代》补近现代史,年轻人真情实感地“追星式”追剧,源于这些内容里有供他们喜爱和共情的预设点。

以《觉醒年代》为例,能让百年后的Z世代被这群文化偶像们疯狂“吸粉”,要归功于人物塑造上的真实感。“90后”和“95后”对这部剧产生高度认同,或许因为这部剧本身描述的正是百年前一群青年人的故事。

在涉及真实背景的主旋律作品中,如何还原情境也是重要考验。相比之前的主旋律剧在场景、人物造型等方面做足文章,如今在还原之外更寻求艺术性。例如《觉醒年代》中,蔡元培乘雪访陈独秀,满城萧瑟却充满诗意;《理想照耀中国》,陈望道持伞踯躅,在真理的道路上独行。

而这些情景往往是年轻人所熟知的,还原的完成度因此成为一种惊喜。鲁迅在《觉醒年代》出场的背影至今传为经典,当“人血馒头”赤裸裸地出现在镜头里,带来的是不同于小说里的视觉冲击,也更能让观众理解这背后的时代悲怆与哀鸿遍野。

近期获得观众喜爱的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共同特点之一便是,通过立体完整的人物形象、起伏有度的叙事情节、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将具有历史和现实厚重感的精神内涵和宏大主题,自然而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

《山海情》利用方言的语言魅力在剧中埋下诸多“笑点”,这种自然生成的幽默感便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扶贫题材的沉重感,造就了真实烟火气的流露,以“平视”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一段真实故事。

另外,高情感浓度的表达是重中之重。这种情感首先是家国情,无论《我和我的家乡》里老教师心灵归宿的“家乡”,还是《觉醒年代》里积贫积弱的时代,对于民族情绪和身份认同感不断加强的年轻人来说都有着强烈的情感交集。这需要剧作方面的强表现力,《觉醒年代》辜鸿铭的公开课、李大钊的演讲都是“全文背诵”的对象。

其次则是亲情与爱情。这类创作切忌浮夸或悬浮,能结合人物事迹为最佳,讲究平实中见惊雷。《觉醒年代》陈独秀和两个儿子纠结了全剧,到送别的时候穿插了两个儿子未来的牺牲场面,不知骗了多少眼泪;《理想照耀中国》第二集《守护》,一位老父亲为牺牲的儿子守候了二十年,成为主旋律故事的情感入口。

powered by 闻道